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赴四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的情况。这是温家宝走在坑洼不平的碎石坡上,实地考察、研究堰塞湖涨水及工程排险办法。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过去10多天里,威胁上百万人安全的唐家山堰塞湖,不仅全国关注,更是牵挂着温总理的心, 6月5日下午,温家宝再次来到这里察看情况。16时许,在绵阳机场一下飞机,温家宝立即转乘直升机前往唐家山,到现场一看究竟。(6月6日新华网)
应该说,唐家山堰塞湖“处险”工作,经过十多天的努力,已经到了最关健的时刻。关健时刻,又见温总理乘直升机来到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察险”,不禁又让我们为之动容。
按说,这一次来四川灾区,对唐家山堰塞湖的“处险”情况,总理完全可以听了汇报之后,拍板如何处置就行了。因为13天前的5月22日,温总理在震后第二次前往四川时就曾察看这座堰塞湖的情况,并当即开会部署排险工作,要求主动处理、尽早处理,制定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
但是,温总理没有这样做,而是一下飞机,就立即转乘直升机来到了崎岖不平,坡陡路滑的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上,察看了导流明渠的入水口,又来到导流明渠的出水口察看,虽然风很大,不时传来碎石从山上滚落的声音……可温总理没有顾及这些。
他关注的是“今天水位涨了多少?”“明天有雨吗?”……
他担心的是,特大地震灾害以后,次生地质灾害仍然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悬在人们头顶的这个唐家山堰塞湖。
他发现的是,堰塞湖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复杂。
他关心的是,不管怎样,必须早一点解除这个堰塞湖的安全隐患,因为大批转移群众住在简易帐篷里,天气炎热,时间久了,困难会越来越多。
他要求的是,在处理堰塞湖的过程中,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
他希望的是,解放军指战员继续发扬忘我牺牲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他决断的是,现在解决唐家山堰塞湖问题,在气候、地质、余震、坝体结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仍然要坚持安全、科学、快速三条原则,要制定时间表,尽快彻底排除安全隐患。这个问题不解决,群众就得不到安宁,也影响整个抗震救灾工作。
他强调的是,如果说地震是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那么排除堰塞湖险情,确保群众安全,就是我们的责任。唐家山堰塞湖的隐患一天不消除,我们的抗震救灾任务就没有完成。
……
从上述总理的所思、所想和所忧、所虑当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唐家山堰塞湖“处险”工作的关健时刻,在一架米―171型运输直升机因刚刚失事给人们带来心理阴影的情况下,又见温总理乘直升机来到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察险”,不仅再一次见证了地震发生后温总理在第一时间飞往灾区的专机上所说的“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人民情怀,而且也再一次体现了温总理 “对人民极端执忱、对人民极端负责任” 的中国特色总理形象。我们相信,有“对人民极端执忱、对人民极端负责任”的温总理亲临一线指挥, 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一定能在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指导之下,尽早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