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审议意见

对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
和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专项报告
的意见和建议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8年11月14日 15:57:48

    10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审议了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共有42人次发言。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人员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同时审议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这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决策部署,首次开展此项工作。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有资产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金融资本规模稳步增长,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务院的两个报告内容全面,数据翔实,针对性强,交出了关于国有资产的第一份答卷。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全国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深入细致、务实中肯,希望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处理。大家强调,要继续推进人大对国有资产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规范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人民。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部分出席人员认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应当看到,目前在理论上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有两种极端的观点值得注意,要么以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考察评估国有企业,要么完全照搬西方私人企业标准来看待国有企业。比如有观点认为,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公有制经济已经不占主体地位。国务院的综合报告初步披露了我国国有资产的“家底”,充分说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是一句空话。要坚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信心,围绕“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创新理论研究,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定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放宽一些行业对民营企业的准入限制,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优势互补。要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抓紧健全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产权保护、股权激励和选人用人等方面的重点政策措施。有的出席人员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些西方国家收紧我国国企对外投资并购的审查,试图改变涉及国有企业的WTO规则和其他国际贸易规则,等等。建议紧密跟踪国外有关动向,积极研究应对方案,深入研究有关“竞争中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标准,促进国企改革。

二、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有些出席人员认为,根据综合报告的数据简单计算,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和利润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1.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去产能去杠杆、加强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扩大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国企产品、技术和经营结构的调整,提升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2.通过上市、重组等方式,推动央企与地方国企对接,促进配套设备运用和配套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产业链,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国资利用整体效能。3.重视国有企业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闲置资产问题,研究出台政策,通过出售股权、出售出租资产、再利用闲置资产等方式,盘活和处置好闲置资产。4.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行绩效管理,完善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

三、深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国有企业主要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等,按照组织形式、股权比例等还有更具体的区分。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形式,分类作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考评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有的出席人员认为,目前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还是以总量考核和经济效益考核为主,对公益类企业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商业类国企也承担着公益性责任,比如电信企业保障“村村通”等。建议尽快细化和落实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评价指标,进一步明确公益类国有企业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增加和细化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商业类国企考核中有关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指标。有的出席人员提出,一些国有企业在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攀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将公益性资产注入投融资平台公司等,变相为地方政府建设项目融资或提供担保。应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情况,强化国有企业债务约束,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负债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财务透明度,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动态监测机制。

四、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全口径、全覆盖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要建立符合实际、方便监管、便于统计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家底清楚。建议:1. 进一步摸清我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底数,尽快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和计量的标准体系,明确土地、矿产、海洋、水、森林、草原等国有自然资源的范围,统一和细化资产核算口径、标准,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准确反映资产价值。2. 加强政府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口径的政府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目前尚未纳入的储备土地、公路、等级航道、水库、文物等其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一并纳入。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确权,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4.对性质上有争议的一些资产,比如外汇储备、住房公积金等,是否纳入国有资产范畴,应当深入研究。

五、推进金融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

    部分出席人员指出,应落实并完善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制度,尽快实现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在具体实现形式上,有财政部门直接对金融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两极架构模式,也有财政部门授权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金融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三级架构模式。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三级架构模式更加符合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理念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也有汇金公司以及上海、江苏等地方的成功经验,这些探索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架构及其制度。一些出席人员认为,目前国有金融企业上缴的经营收益绝大部分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少部分列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有助于平衡公共财政预算,但不利于国有金融企业平衡分红与补充资本金之间的关系,也不符合预算法的规定。建议将国有金融企业上缴收益全部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六、落实国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主体责任

    一些出席人员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不够理想,国有金融机构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以保值增值为理由减少对实体经济的服务,甚至抽贷惜贷,加剧了当前实体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和困难。要处理好资产保值增值与服务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健全国有金融资本分类评价体系,督促国有金融资本主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结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建立国有金融机构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的机制,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下大力气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适当放宽不良贷款率等考核要求,真正把金融机构扶持实体经济、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举措落到实处。有的出席人员指出,融资成本高仍是企业经营面临的难题,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超过10%,相对于基准利率较高。建议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农业领域贷款面对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单个项目资金需求小,银行放贷成本高,加之农业生产经营有诸多不确定风险,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恐贷、惧贷心理。农村的信用社受实力所限,难以开展中长期贷款业务,主要从事春放秋还的短贷,贷款利率也高于商业银行。建议研究在国家层面建立面对农村农民的政策性银行,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提供中长期、低利率贷款。

七、提高国有金融资本防范风险能力

    一些出席人员提出,提高国有金融资本防风险能力对于守住金融风险底线至关重要。建议加强对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率控制、不良资产管理、杠杆率控制以及经营性风险控制等方面风险隐患的排查处置,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早研判、主动应对。有的出席人员提出,近年来金融业混业经营、多层嵌套、期限错配等特点较为突出,叠加互联网新技术的融合应用,金融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广泛性、传导性显著增强。以P2P为例,不少平台搞与国资“沾亲带故”的虚假宣传来集资,今年“爆雷”的一批P2P平台中也有一些含有国有资本成分,这不仅导致金融风险,还会向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传导。要全面、精准、动态地摸清互联网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家底,敦促国有金融资本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预警处置能力。

八、加快金融国有资本管理法治建设

    一些出席人员提出,要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好用好国有金融资本。一些金融领域的法律已经颁布实施20多年,有的没有修改过,有的最近一次修改也在10多年前,法律中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现实需要,实践中金融机构更多地是依照监管部门的政策性文件来运作,而不是依照法律规定。应抓紧对现有的金融领域法律进行系统梳理、甄别,统筹相关立法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加快立法进程,出台一批针对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业态、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金融统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九、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

    部分出席人员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要采取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安排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摸清国有资产家底。今年是第一次听取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应当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报告的内容和形式。1.在内容上,应当重点报告国有资本的投向情况,反映国有资产布局是否符合中央要求;重点报告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情况,体现国有资本运作科学化法治化现代化水平;重点报告国有资本的绩效情况,反映国有资本业绩、收益分配;重点报告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的安全情况,包括内部审计、外部监督、风险防控、动态监管、信息披露和责任追究等。2.加强分析,既汇报成绩,又反映实际问题和困难,突出行业特点,特别是针对重要行业的国有资产情况进行分析提炼,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估,为党和国家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参考。3.夯实数据基础,尽快制定出反映国有资产实际情况的各类指标,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国有资产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夯实国有境外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资产的数据基础,实现国有资产报告的全口径、全覆盖的编制目标。有的出席人员建议,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体例和结构,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可审性。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