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 > 工作动态

纪念澳门基本法实施1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一国两制”谱写澳门新篇章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张晓明

来源: 《 人民日报 》  浏览字号: 2009年12月05日 09:31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的10年,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丰硕成果的10年,是澳门各界人士在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自强不息的10年,也是澳门基本法的重要作用充分显示的10年。

    澳门回归10年来“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主要方面:一、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开创了“澳人治澳”新局面。三、促进了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四、拓展了对外交往的广阔空间。五、弘扬了爱国爱澳的光荣传统。

    回顾和评论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0年来的发展变化,不应忽视三个基本因素:一是澳门地域小,人口少,自然资源缺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大,先天条件并不占优。二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时的基础也不算好。特别行政区主要官员都是在没有足够管治经验和磨合经历的情况下承担起全面管理澳门的职责,在施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三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0年来遇到了许多来自外部的环境变化和来自内部的偶发事件的冲击,走过的道路并不通畅。

    在上述情况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0年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很不容易。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下,澳门同胞焕发出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关心、支持也为澳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央政府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为帮助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造成的影响,中央政府适时推出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6个补充协议、开放内地居民赴澳门个人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政府还积极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并在制订《国家“十一五”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以及确定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建项目时,充分考虑到对澳门的影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在澳门实践“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过程中,澳门基本法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并体现在许多方面。基本法是中国政府对澳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法律化、具体化,基本法规定了中央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确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政策,为正确处理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以及特别行政区的对外关系,提供了依据,并为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有序运作铺好了轨道;基本法在规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还规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规定了澳门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等,这些都为保持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坚实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基本法的许多规定是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立足于澳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实践“一国两制”的过程中,坚持从澳门的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澳门基本法的规定办事,努力探索符合澳门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编 辑: 苏大城
责 编: 沈掌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