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泰安市人大常委会高质量督办促代表建议落实

——用城市“温度”书写民生答卷“厚度”

来源: “泰安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早晨6时左右,晨光初染,泰山大街便民疏导点已是一片繁忙,“支付宝到账”“微信收款”提示声此起彼伏。市民董女士拎着一袋新鲜蔬菜,对这一便民市场赞不绝口:“买菜卖菜方便,还不影响交通呐。”这方寸间的烟火气,不仅是城市温度的体现,也是泰安市人大常委会以督办代表建议为纽带,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针对代表们普遍关注的“占道经营治理难”问题,持续加大督办力度,努力将代表们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管理的“新引擎”,督促市政府及城管部门反复论证、科学设立临时便民疏导点21处,城市管理的人性化和精细化水平明显跃升。去年,21件城市管理领域的代表建议按期答复率、面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共享单车、民生园林等5项创新做法获省级推广,该市获评“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推动代表建议落地,积极构建建议办理“全链条”责任体系。该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代表建议分类交办机制,对城市管理领域建议实行“双交办”,既交市政府督查室统筹推进,又交市人大环资委专项督办。同时,创新实施“三查三看”督办机制(查办理进度看时效、查沟通情况看作风、查落实成效看质量),并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开展“办前可行性评估、办中节点督导、办后效果评议”。
  “市城市管理局对所提建议的答复和办理方案我非常满意,专业水准高,彰显为民担当。”3月28日,市人大代表贺国防在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时表示。活动围绕《关于位于奈河西路一处市民休闲区域存在安全隐患急需整改的建议》《关于规范路边摆摊秩序的建议》,代表们与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一起查找问题,现场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共同为城市治理谋良策。去年以来,该市人大召开3场座谈会,城管部门走访代表87人次,邀请代表参与共享单车管理条例起草、口袋公园设计方案论证等,实现了“提”“办”双方同频共振。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泰安市人大常委会以重点督办代表建议为抓手,推动解决城市管理难题。针对代表提出的共享单车管理难题,通过专题调研、听取专项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意见。市政府出台全省首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城管部门实施总量调控、电子围栏等技术进行整改,相关经验做法被省住建厅在全省推广。聚焦城市韧性建设,持续关注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和水环境“一张网”建设,将《关于开展积水点整治的建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推动改造积水点30处。赋能宜居品质升级,围绕落实“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代表建议,市政府及城管部门持续开展“小微空间焕新”行动,新建改建老汽车站游园等23处口袋公园,开放绿地58.8万平方米,获评“全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
  激活长效管理“内生性”发展动能,才能推动城市管理从“治标”向“治本”跃升。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建议与地方立法深度融合,积极吸纳代表建议内容,先后制定出台《泰安市城市绿化条例》《泰安市养犬管理条例》《泰安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等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泰安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石。构建标准体系,督促市城管局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导则》,细化16类市政设施管养规范。此外,创新智治模式,监督“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推动建成“一网统管”平台,去年,通过平台处置城市管理问题达3.6万件。
  充分发挥“联”的优势,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凝聚政府、代表、群众三方合力,组织387名代表进驻基层网格担任“城市管理观察员”,去年,共收集占道经营、绿化管护等问题632个,转化为《规范便民疏导点管理的建议》等26件代表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去年,完成11条道路改造、47处公厕新建改建。该市人大还着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引导城管部门开展“城管开放日”活动,邀请代表、市民积极参与“城市体检”,通过“随手拍”举报问题线索、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生动局面。
  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冷暖系心间。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深化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泰安实践,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