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新形势下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写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

来源: 法治日报  浏览字号:
  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国家安全法的明确规定。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安全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十周年。
  十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国家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开创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局面。
  十年来,国家安全法成为开展国家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对国家安全领域立法发挥纲领性作用,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为国家安全立法提供原则性指引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要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强调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5年国家安全法应运而生。国家安全法的制定和出台,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立法举措。
  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法律。该法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首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科学界定了什么是国家安全,确立了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指导原则,规定了维护国家安全各领域的任务、有关国家机构的职责、国家安全制度和保障措施以及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国家安全法具有基本法律的地位和功能,为制定其他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提供基础支撑和原则性指引。”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毕雁英指出,国家安全法规定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任务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具体任务,明确了相关的工作机制体制,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相应职权,还规定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公民、组织的权利义务。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立法指导的国家安全法具有突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建立了纲领性的制度框架,成为其他国家安全立法的法源基础。”毕雁英指出,国家安全法的出台,有利于在该法的顶层设计下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有机整体,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完善法律体系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2015年国家安全法施行之后,我国的国家安全立法进入了“快车道”“黄金期”。
  十年来,以国家安全法为引领,我国制定修改了一系列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了极为亮眼的成绩。
  比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密码法;维护经济安全的出口管制法;维护军事安全的国防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国防交通法等;维护国土安全的陆地国界法;维护社会安全的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维护网络安全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维护生物安全的生物安全法;实现“一法定香江”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维护核安全的核安全法;反制个别国家对我国遏制打压的反外国制裁法,等等。
  伴随多领域、多层次的国家安全法律规范陆续颁布,我国国家安全领域的立法体现了从零散立法向整体立法的重要转变。当前,我国以国家安全法为统领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成,为新形势下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毕雁英指出,我国的国家安全立法工作更多直面现实挑战,既能够不断完善传统安全领域法律制度,也能够充分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制度空间;既搭起了中央层面的国家安全立法架构,也推进了地方层面的国家安全立法工作;既重视法律的制定,也丰富了下位法的内容,如目前很多地方陆续制定的国家安全领域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国家安全部颁布的《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等部门规章。
  持续深化普及全民的国家安全观
  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
  十年来,伴随国家安全法的施行,全党全社会、各级各部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有效开展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各项工作。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实现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更加巩固,人民安全也得到了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保障。
  国家安全法施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当看到,法律普及的覆盖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认为,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不能置身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和活动之外。 “这一点尤为重要。现在尽管大家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意识已经有所提高,但还是要常抓不懈。从公众到企业、机关、单位等,全社会都要进一步普及国家安全观。”
  余凌云以地方立法为例。我国于2023年4月修订了反间谍法。江西省随后制定了《江西省反间谍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兼顾反间谍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从内容细化和制度创新两个层面着手,积极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江西拼图”。余凌云参与了此次地方立法工作,“从这个立法的情况来看,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怎样进一步做好国家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空间,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总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全社会都应当积极投入和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余凌云说。(记者 朱宁宁)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