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江元勋:让中国红茶绽放时代新韵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赵祯祺 通讯员 林李冰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江元勋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
  伴着潺潺溪水,绕过重峦叠嶂,记者来到位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深处的桐木村。新雨过后,山间满目青翠,老房子松烟袅袅,传来阵阵茶香。
  “江代表,有人找……”走进正山堂茶厂,随着一声呼唤,一身朴素衣着的茶农缓步走来。“来来来,请到茶室坐。”黝黑的面庞、谦和的笑容,这就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正山小种红茶第24代传承人江元勋。
  走进茶室,映入眼帘的是两排白色茶杯,里面泡了不同品种的茶叶。“这些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茶,都是运用我们的金骏眉制作工艺生产的。”江元勋依次端起茶杯,如数家珍地讲解每种茶的特点和来历,正山小种、金骏眉、普安红、信阳红、广元红……每一片叶子的背后都承载着江元勋对制茶技艺40年如一日的坚守、专注、热爱和精益求精。
  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至今有超过400年的发展史。然而清朝末期,印度、锡兰红茶占据欧美市场,中国茶业陷入衰败,积年累月的战争使正山小种红茶无人生产,几乎面临绝迹。
  为守住一片茶山,作为当地世世代代以茶为生的家族,江元勋的祖父江润梅与茶学家潜心钻研,着手复兴正山小种红茶。江元勋9岁便上山采茶,13岁就随祖父学习精制红茶。
  “正山小种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1987年,江元勋接过接力棒,牢记祖父嘱托,进入桐木茶厂学习制茶。1997年,江元勋创办元勋茶厂,开启正山小种红茶的振兴之路。
  产品标准意识和品牌建设意识,一直是江元勋十分重视的方面。因此,办茶厂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茶叶原叶定标准。严格把控品质、申请注册品牌,拿到了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书,又通过了日本JAS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正山小种红茶出口有了绿色通行证。2002年12月,元勋茶厂成为武夷山市民营企业率先拥有红茶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有60%的红茶远销海外。
  2005年,江元勋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在正山小种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全新高端红茶——金骏眉,茶汤金黄透亮、香气馥郁沁人、滋味甘甜爽口、回甘持久不绝,成为红茶市场中独具一格的珍品,填补了中国高端红茶市场的空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金骏眉的研制成功不仅带动武夷山及周边区县红茶产业蓬勃发展,也推动全国红茶产业走出低谷。江元勋将金骏眉制作工艺面向全国各个茶区输出,研发出西藏察隅红茶、普安红、信阳红、会稽红、广元红等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创新红茶,改变了中国红茶企业仅给国外做原料的局面。
  不仅如此,十余年来,江元勋推广的金骏眉制作工艺还先后带动10万余户茶农增收,有力促进了山区茶乡特色产业升级,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打牢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
  2023年,江元勋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站在更大的平台,如何让这一片叶子迸发出新活力?这是江元勋一直思考的问题。
  2025年全国人代会召开在即,江元勋表示,将提出关于建设武夷大茶区等建议,形成以武夷山市为中心的闽茶文化重点区域,推动闽茶高质量发展。
  迎着浩荡的春风,采茶的季节即将到来。武夷山间这位朴素的茶农,在坚守和传承中继续做优茶产品、做好茶品牌、做精茶文化,让中国红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茶舞台。
江元勋代表在评茶。(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