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渔业法迎来修订,唱响高质量发展“新渔歌”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冯 添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期  浏览字号:
  渔业是人类早期直接向大自然索取食物的生产方式。经历了徒手捕捉、棒打石击、作栅拦截、围堰竭泽、钩钓矢射、叉刺网捞、镖投笼卡和舟桨驱取的过程,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2023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116万吨,已经连续35年居世界首位。面向丰富的江河湖海资源,渔业践行大食物观,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2月21日,渔业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旨在更好统筹养殖业、捕捞业发展以及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促进渔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受国务院委托,对渔业法修订草案作了说明。
  据了解,现行渔业法于1986年制定实施,确立了渔业“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发展方针。实施近40年来,现行渔业法对于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保障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促进渔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法律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与新形势下渔业发展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水产品、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渔业资源环境过度利用之间的矛盾仍较为突出。
  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渔业法实施以来的首次执法检查,建议抓紧修改渔业法,为进一步推动现代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提前介入渔业法修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多次就完善草案稿提出意见建议,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工作。
  此次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渔业法修订草案,共7章88条,对现行渔业法作了较为全面的修改。相比现行法,修订草案在总则中明确了对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渔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坚持量质并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修订草案在促进和规范渔业养殖方面,明确国家支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养殖模式,鼓励开展生态增殖养殖,建立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加强养殖者权益保护,明确规定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养殖证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值得关注的是,修订草案强化养殖生产质量安全责任,规定从事养殖生产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饵料、饲料、药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让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水产品,须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建议进一步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张勇委员在审议中表示。
  严格渔业捕捞管理方面,修订草案完善捕捞强度控制制度,规定国家根据捕捞能力与渔业资源可捕捞量相适应的原则确定渔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同时,此次修法加强涉渔“三无”船舶治理。“三无”即无船名船号、无渔业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修订草案明确禁止“三无”船舶从事捕捞作业,禁止为“三无”船舶提供供油、供水、供冰等服务,禁止代冻、转载、运输、收购、加工、销售“三无”船舶非法捕捞的渔获物。修订草案还增设“监督管理”一章,对渔业执法机构和海警机构的执法职责以及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渔船进出港管理、生产经营者信用记录等作出明确规定。
  “长期以来,‘三无’船舶对渔业秩序、海上通航安全、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构成了较大危害。”史耀斌委员说,“但涉渔‘三无’船舶治理涉及渔民切身利益和基本民生保障,不能简单一禁了之,应综合施策治理,特别是对退渔转产渔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我是来自山东威海的基层渔业代表,特别关注渔业法的修订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街道青鱼滩社区党委书记、寻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长青告诉记者,海洋是荣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当地已经建成全国第二家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1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9%。他建议,进一步强化对水产苗种行业监管,减免海域使用金、支持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

  “总体来看,渔业法修订草案充分考虑了现代渔业发展和管理需求,体系清晰、内容详实,将推动我国现代渔业更加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我非常赞同这个修订草案,希望能早日颁布实施。”李长青说。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