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河州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人大代表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
——代表回“家”勤履职 实事落地惠民生
“当好选民‘气象员’,才能更好地为选民代言,我们建设了‘社情民意气象站’,建立了‘底数清、信息明、动态准’的数据管理系统……”近日,在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人大代表工作站举行的2023年度人大代表述职评议会上,临安镇人大代表、北山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梅交出了过去一年的“履职答卷”,并就选民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回复。
“过去联系群众、了解诉求只能依靠本职工作,范围窄且效率不高,作为人大代表的归属感也不强。”李梅说,如今有了功能完善的代表活动“家站室”,人大代表可以通过定期接待、外出走访、述职评议等形式,和选民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不仅消除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也极大地提升了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
李梅的看法代表了不少人大代表的心声,近年来,红河州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代表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在全州建成1354个代表活动阵地的基础上,完成提升改造代表之家13个、乡镇(街道)代表工作站138个、村委会和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259个,并依托相关阵地平台,积极开展代表接待日、专题询问、执法检查、视察考察等活动,有效助推代表活动提质增效,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红河州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建强阵地 架起服务“连心桥”
走进蒙自市人大代表服务中心,“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交互式智能会议平板、电脑、话筒等多媒体硬件一应俱全,工作制度、计划清单、组织架构、站内代表信息、开展活动掠影等纳入电子云屏公开展示,使代表工作、活动有章可循,也更加方便选民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
在新一轮基层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中,蒙自市全面完成13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迭代升级、建成19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示范点,进一步夯实人大常委会、代表、选民交流沟通的平台,为群众反映诉求,畅通社情民意创造条件。在用好实体“站室”的同时,当地还积极推进“数字人大”建设,开发代表网上履职小程序,拓宽代表与选民的网络联系渠道,及时从网上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建议,让社情民意“线上线下”全面畅通。
不止蒙自市,红河州各地人大代表基层阵地纷纷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个旧市在微信公众号、数字乡村平台上开设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端口,实现“家、站、室”三屏互动、信息共享;建水县依托云南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上线代表码和工作站码,代表登陆“活动阵地”小程序,即可收集选民群众留言,提交意见建议;开远市完成14个村委会(社区)代表联络室示范点的信息化改造,实现“1+8+14”“家、站、室”三级视频网络贯通……
这些都是红河州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为目标,扎实推进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的成果掠影。
去年以来,红河州人大常委会结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和州情实际,将基本建设标准由之前的“10有”拓展为“10+1”,制定出台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联络室三级活动阵地“10+1”标准化建设清单,为建设工作明确了具体目标、内容和举措。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全力支持基层人大代表活动阵地信息化建设,为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站室”常回 敞开基层“民意窗”
夏初时节,红河县迤萨镇勐龙村的田地间目光所及皆是青翠。当地村民直言,这都得益于人大代表提出的三面沟和人畜饮水安全两条建议得到落实。依托人大代表工作站,迤萨镇人大代表、勐龙村委会监委主任白卫红不仅积极协调推动民生实事落地,他还积极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承诺践诺制”和任期“十件实事”工程,在乡村振兴中形成了人大代表带头干、普通群众跟着干的全民动员、全员共治浓厚氛围。
红河州把“有质效”作为活动阵地建设的重要标准,积极组织代表进站入室,开展代表接待选民、征集意见、履职交流等活动,邀请和引导选民、群众进“站室”反映民情、提出建议,并不定期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主动出诊”活动,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小区周围的绿化带垃圾清理不及时,市民践踏草坪等现象时有出现,有的甚至走出了一条‘路’来,希望代表能帮我们呼吁解决。”近日,在蒙自市文萃街道春光社区,正在代表联络室开展的人大代表接待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针对辖区居民反映的小区垃圾清运不及时、商铺油烟扰民、城市绿化带管理等问题,代表们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并表示将把意见和建议与相关单位进行反馈并跟踪督办。
仅一天后,向代表反映城市绿化带管理问题的辖区居民徐丽云就收到了办理结果。“代表将问题反馈给街道办后,街道办行政综合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并与市行政综合执法局进行了沟通协调,回复说将采取措施加大经费、人力投入力度,加大蒙自城市绿化带管理,对于问题处理的时效、结果,我都相当满意。”徐丽云说。
目前,“群众点单、代表接单、部门领单”已成为红河州代表工作新常态,当地还将继续推进实施代表活动阵地三年建设计划,开展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州级示范点创建活动,并在“建管用”上协同发力,让全州1354个代表活动阵地成为民主实践基地,推动人民当家作主更加具体地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延伸触角 激发民主“新活力”
如何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代表活动更有成效?红河州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活动阵地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延伸“家、站、室”触角,打通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建水县西庄镇新房村委会的一场“凉亭接访”中,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就辖区百姓提出的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等问题一一详细询问、认真记录,并表示将经县、镇两级代表活动小组讨论后分别上报县镇两级人大,转交给县、镇两级政府,积极推动相关问题解决,促进本地乡村建设、旅游发展提档升级。
“代表活动阵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不限于一间会议室、一张会议桌,在日常生活、本职工作、网络空间中都能够联系群众、听取民意。”建水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赵红芳表示,本地不少乡镇将代表工作站、联络室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如岔科镇的“民心亭”里听民声,坡头乡的“议事亭”里议民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民意直通车”开到了群众“家门口”,让群众随时随地就能“说事”。
社区街道、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以“家、站、室”为纽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代表履职活动正在全州各地广泛开展。
开远市组织人大代表,将工作现场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协调资金对灵泉街道城干村委会丫记村进行坝塘清淤,解决全村牲畜饮水和生产用水问题;元阳县小新街乡探索开展“人大代表+街天接访”“人大代表+站所评议”“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等活动,激活代表履职“一池春水”;屏边县新华乡师宗村委会代表联络室与村民小组民主议事室共建,做到民主协商集民意,决策共谋促发展……
“家、站、室”作用的不断延伸,形成了代表常来、实事常办、群众常赞的代表工作品牌。全州各级人大代表以群众视角看问题,以代表身份谋发展,让人大工作以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的履职成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汇集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