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提升监督成效 绘就“幸福底色”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维炜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2期  浏览字号: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尊重人民利益需求、注重人民急难愁盼、把为人民造福的事办好办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助力在发展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敢碰硬,力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国之根本。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盯教育民生事业,围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开展监督,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送上温暖的人大关怀。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近十年时间过去了,这项改革进展如何?还面临哪些难题?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提出意见建议。
  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聚焦社会反映强烈的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监管弱”等一系列问题,201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直面普惠性资源不足、幼师队伍建设滞后、农村学前教育薄弱等改革攻坚中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为改革顺利进行出谋划策,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为国家未来夯实人才之基。
  义务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针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和乡村学校“空心化”并存的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强调要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布局,加大对乡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长久以来,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21年国家启动“双减”政策,对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作出明确规定,释放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信号。政策落地一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适时听取审议了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指出“双减”工作成效显著,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欢迎,有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化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检查了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实施情况,听取审议了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民族教育的专题调研等,不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改革难点问题,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寻突破,力促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9年前,2015年12月,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以监督检验改革成效,强调要深入总结医改有益经验和做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动建立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精神卫生是关系人民健康幸福的重大问题。2023年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对精神卫生法实施十年来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要全面实施精神卫生法,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关注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问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把脉”中医药法实施情况,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听取审议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更好保障医师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监督“组合拳”,推动影响法律实施、制约工作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重长远,助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织密织牢这张社保大网,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更好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保险坚持以风险共担、互助共济为原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缴费标准、保障水平、保险给付等待遇情况,社会保险基金规模、基金统筹、个人账户等可持续发展情况,社会保险经办、关系转移接续、基金监管情况,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困难等。在此之前,还分别针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与改革”开展了专题调研,为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出科学客观的意见建议。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关乎困难群众幸福冷暖,是一项兜底线、保基础的制度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集中“检验”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情况,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发展思路和改进措施。
  慈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助推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明确定位、找准路径、实现突破,依法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传递更多正能量。
  补短板,共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的保障加强监督,多举措尽全力保障他们享有均等机会,以平等身份充分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家庭和睦幸福,社会才能安定祥和。2023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及儿童以及精神、智力残疾妇女等弱势群体遭受家庭暴力发现难报告难,依然是制约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重要瓶颈。常委会组成人员强调,要增强报告主体责任的刚性,扩大强制报告的主体范围,同时提出要完善法律配套措施,强化制度落实,推进预防、处置、救助、惩戒、矫治等环节综合治理,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切实保障家庭成员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分别听取审议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关于人民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等,以务实管用有力监督护佑广大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到围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再到今年8月计划听取审议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找准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矛盾症结,依法查找法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养老助老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用心用情守护“最美夕阳红”。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虽宏伟远大,但又是具体的、细节的、实实在在的。“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一件件民生实事中,蕴含的是改革的力度、发展的温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将目光聚焦到促进就业、公共安全、民族地区发展、新时代侨务工作等方面,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扎扎实实的监督成效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迈向新征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加务实扎实的监督工作,不断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助力更温暖更幸福的人民生活。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