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林地 心系群众
——记云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熊竹兰
文/唐金龙
熊竹兰( 中) 向林农讲解核桃树嫁接技术。
她是高级林业工程师,2012年被中国科协和国家财政部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25年来,她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苗圃、林地忙碌,匆匆的脚步在云南省永胜县1453个村小组的山间小路上不厌其烦地重复往返,用智慧和爱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她在人代会上提出的建议让林农喜逢甘露……她就是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永胜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所所长熊竹兰。
为民代言 惠及百姓
2014年1月22日下午,云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昆明海埂会堂隆重开幕。会议期间,熊竹兰代表为助力林农增收脱贫、发展致富建言献策。上一位代表的发言刚一结束,她就迫不及待地亮开了噪门:“我来发个言,反映一下我们那个地方核桃种植户的愿望。”她接着说,永胜是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391037人,农业人口就有365000人,且60%以上居住在山区林区,贫困程度较深。山大、人多、耕地少、林业资源丰富的县情,决定了林业在永胜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发展核桃939300亩,该产业现已成为永胜县的新兴支柱产业。但由于相关方面投入不足,致使核桃产业在总体发展上质量不高。开展核桃基地幼林抚育,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成为当务之急。而在老百姓看来,林木脱贫致富才刚刚起步,资金运转捉襟见肘,对核桃幼林的抚育,单凭自身条件难以发力,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将核桃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为此,我建议把规模连片的核桃新造林地块纳入幼林抚育项目,每亩兑现抚育补助款50元,以实现“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的核桃产业发展目标。
为了稳妥起见,熊竹兰代表又以书面的形式向大会提交《关于对核桃产业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的建议》。这一建议引起了其他代表的附议,受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2014年5月9日,仅在省人代会会议闭幕不到四个月后,云南省林业厅就对《关于对核桃产业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的建议》办理情况向熊竹兰代表作了书面答复。答复中说:“省林业厅正积极争取启动以核桃幼林抚育为主的核桃基地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并建议国家林业局在提请国务院出台的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政策中,将木本油料中幼林抚育纳入国家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给予支持。”
当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启动对全省的核桃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的工作,仅向永胜县就拨款75万元,扶持5000亩核桃幼林抚育项目,每亩补助150元。丽江市和永胜县在财政紧缺的情况下,也相继给该县的核桃幼林抚育予以资金补助。喜逢甘露的老百姓,在高兴之余深深感念政府的关切和扶助之情。
截至2015年年底,永胜县已建核桃幼林抚育示范基地49499亩。以核桃为主的生态产业从数量扩张迈步转向提质增效。
2013年1月,熊竹兰作为新当选的省人大代表出席云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会议期间,《云南日报》等媒体记者采访了她。“这是去年4月,我在永胜县大安乡光美村委会母底小组向120多名乡亲介绍如何使用嫁接技术种植核桃。”熊竹兰指着笔记本电脑中的照片对记者说道。“我下乡连草帽都不戴,因为老百姓就不戴草帽,我得跟他们一样。你看我多黑。群众望见白白净净的农技员往往产生距离感,一看我这肤色,也就不见外了。”熊竹兰不但融入老百姓,而且还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服务。2004年,她上任林业技术推广所所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根据林农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林木(主要是核桃)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于是,乡村小学教室、村委会办公室、农家庭院就成了熊竹兰他们精心打造的流动性的“技术培训中心”。
谈及熊竹兰的代表履职,永胜县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罗树荣介绍说,熊竹兰把农技工作与人大代表履职相结合,在给林农讲解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之余,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听取意愿和呼声,并对此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向一年一度省人代会提交的建议。由于这些建议来源于实际,接地气、达民意、惠民生,相关方面办理起来易操作、易推行、易见效,群众因此而受益。三年来,她先后提出的《关于请求对核桃产业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的建议》《关于整合造林项目、增加造林投资、提高造林质量的建议》等,就是在日常工作中与林农交谈得来的。
履行代表职务三年来,熊竹兰共向省人代会提出26件建议,附议16件建议,内容涉及“三农”、林业、教育等,件件关民生,事事显民意。她提出的大部分建议得到相关方面的采纳或办理,促使百姓关心关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心系百姓 爱播林间
1990年从丽江农业学校果树栽培专业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的熊竹兰,从林业行当中最基础的林木种苗培育启航人生,先后在永胜县永北林工站苗木基地、林业局撒马坪和天生桥等苗木培育科研基地担任技术负责人,将花一样的年华挥洒在种子采集、整地、种植到出圃等一系列环节上,一干就是13年。熊竹兰潜心研究种苗培育技术,截至2003年,她与同事们累计培育出各类优质苗木600多万株,节约造林成本600多万元,还总结出多个林木品种的苗木培育技术并推广应用。
担任林业技术推广所所长后,熊竹兰结合永胜县立体气候适宜多种经济林木生长的特点,带领农技人员在不同区域建立了核桃、花椒、油橄榄等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点,研发出适宜永胜县的多种经济林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生态产业建设。尤其是核桃幼树增根助长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山地核桃的生长速度,“草棍导
伤流”技术的实施使核桃就地嫁接成活率提高了10%。她参与选育的“永11号”“胜霜”和“胜勇”3个核桃优良品种,已在永胜县推广种植60多万亩,加快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永胜县是省级重点林业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过去,一些农户主要靠在坡地播种玉米养家糊口,广种薄收,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也有人种植核桃,但不谙科学不善经营,修整嫁接茫然,治病防虫枉然,只好顺其自然;核桃树花开花落听天由命,果实体小壳厚产量低,林农年人均收入千百来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由于生活贫困,村里的女孩子纷纷到外地找婆家,本地小伙子因找不到对象而成为
“老大难”。熊竹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用自己的特长帮助村民走出贫困。她围绕山区农民世代依赖的核桃和花椒产业,一边研发、推广优良品种,一边下大力气对林农进行科技培训,使核桃树、花椒树等经济林木在现代科技的催生下提质增效,变成货真价实的“摇钱树”。
2008年,永胜县被列为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乘着永胜县推进核桃产业大发展和林业科技项目实施的东风,熊竹兰率队深入开展林业科普宣传和送林业科技上山入户活动。针对当地林农少数民族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等实际情况,熊竹兰运用多媒体技术、现场演示与流动教学三结合的模式开展培训。她把经济林木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过程制成图片做成PPT,引导林农观看映射在投影布上相关图片的同时,再施以恰到好处的实例讲解和实地指导,让林农在“有趣和好玩”的不经意中学到了实用技术。
八年来,熊竹兰和她的同事们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300多场次,培训林农28800多人;编写培训教材8万多份,举办林业科普知识讲座26场次,听讲者6350多人次;制作、发放介绍林木种植管理技术的光盘2万多张,进行林业科普宣传200多次,受众38万人次。
通过培训辅导,许多林农正确掌握了经济林木栽培、嫁接、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种植技能不断提高。近年来,永胜县的核桃等生态产业发展势头喜人。2014年《永胜县林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全县现已累计发展核桃103.83万亩,产量10120吨,年产值1.01亿元。建成10万亩以上核桃基地的乡镇有2个,5万亩以上核桃基地的乡镇有6个,2万亩以上的核桃示范村4个,1万亩的核桃示范村35个;发展了仁和镇朝阳村、大安乡宝坪村、东山乡余子拉村等一批生态产业致富村。
以核桃为主的生态产业快速发展,让老百姓日渐富裕起来。永胜县东山乡,核桃等“摇钱树”为林农摇出了好日子,不仅有外地的姑娘愿意嫁进来,到东山上门落户的小伙也多了。有位姓陈的男子上门落户到东山乡,运用熊竹兰传授的技术种植核桃树,核桃体大壳薄产量高卖相好,而今已突破110亩,年收入达3万余元。向阳村委会村民熊树明从2005年开始在房前屋后种树,而今种植核桃4235株、花椒523棵、兰桉38000棵,年均生态产业收入达8万多元,他家盖起了砖瓦房,添置了电视机、摩托车等,小康生活过得美滋滋的。
熊竹兰,数十年如一日,背着相机、电脑、投影仪、修枝剪、手锯和嫁接刀等随身用具,风里来雨里去,与林农在一起,与林木长相依。蚂蝗、蚊虫侵袭她,山体滑坡、泥泞小道为难她,但山里的百姓热爱她,林木的繁茂感怀她。永胜县仁和镇朝阳村村民侯学祥对熊竹兰有着这样的评价:“她迎风雨顶烈日,皮肤皱了,脸晒黑了,为民谋利的心却更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