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保障食品安全,让每一口都安心

文/本刊记者 王博勋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5月04日 10:39

2 13 日,在皖南山区黄山市徽州区低碳经济园众望食品有限公司,检测员正在检测刚到菜芯的新鲜度、水分含量、干湿度,取样药检,详实记录形态质量等相关蔬菜信息。图/ 视觉中国

美味的食物在给我们补充能量的同时,还会通过味蕾的美妙感受带给我们满满的幸福感。没有人能离开食物生存,这种重复的摄入—转化过程让我们能有健康的体魄,让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根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相较于“吃饱”,我们更关注“吃好”。于是,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就成了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 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过去的一年间,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得以不断推进,强化法治约束的同时结合道德教化,在全社会形成“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取得了积极成效,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比较平稳。然而,面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疑难杂症和依然复杂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们仍有很多事情要做。

从“最严厉”到“最安全”

2015 4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作出修订,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 10 1 日起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对原法中70%的条文作出了实质性的修订,着力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责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着力增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加严实。

“制定一部好的法律不容易,把制定出来的良法实施好更不容易。”如何让法律制度变为法治实践,将纸面上的“最严厉”转变为生活中的“最安全”,有关部门做出了很多努力。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国务院和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完善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规章: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组织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农业部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地方纷纷出台“三小”治理办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这三类特殊食品,有关部门密集发布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包括《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等。2017 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2016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亲自率队开展执法检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食品安全热。其间,张德江委员长亲自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带队赴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实地检查;亲自主持召开执法检查组两次全体会议;亲自向常委会会议报告执法检查情况;亲自主持常委会联组会议开展专题询问……此次执法检查完整实现了确定执法检查内容和重点、开展实地检查、报告执法检查情况、审议和专题询问、整改、报告整改落实情况这六个环节的工作,抓准问题,提实建议,并坚持跟踪落实、一抓到底,彰显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力度和实效,有效地推动了新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监管必须“零容忍”。就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重拳整治,严格监督抽检、严查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3264 家监管机构和782 家检测机构的监督抽检体系。2016 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25.7 万批次食品样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6.8%,与2015 年持平,比2014 年提高2.1 个百分点。食品安全抽检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截至2016 年年底,各地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300 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114 起,指挥侦破了吉林“9·22”利用工业明胶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贵州遵义李伏明等制售假劣食盐系列案等一批大要案。针对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进口食品,质检总局加以严控,对进口食品全部实施检验检疫,2016 年以来进口食品不合格检出率为0.88% ;将319 家进口食品违规企业列入“风险预警通告”;依法暂停38 家不能持续符合注册要求的境外企业注册资格。

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

“食品行业从来都是个良心活。”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第一责任人——食品生产经营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变以往“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新食品安全法坚持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对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进行了重点修订,拓展了追责范围,细化了追责情形,加大了处罚、问责的力度。

为了进一步严格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相关制度并加强监督,如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强化监督检查、抽样检验和案件查办,研究制定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食用植物油和白酒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规范,推动建立企业食品安全受权人制度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问题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查。

相较于从外部通过制度、监管等法治方式对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加以约束,针对当前存在的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法治意识不强,被动接受管理的问题,把强化法治约束和道德教化结合起来,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推进食品安全道德、诚信体系建设是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的突破口。在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看来,“尚德”和“守法”都是维护食品安全缺一不可的,特别是“尚德”,是做企业之大道。他表示,食品企业肩负着对老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职责,更应当视诚信为生命,靠诚信求发展。2016 9 月,为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28 个部门和单位联合签署《关于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农业部则构建了农安信用平台,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

此外,维护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农业和食品产业的结构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日益增长的诉求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必须要正视这两方面的矛盾,各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社会共治,才能稳步提升中国的食品安全情况。

实行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治理上的重大创新,政府、企业、社会个人既要积极参与,又要依法开展工作,进行监督,形成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共治局面。就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而言,主要是从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强化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强化行业协会作用、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和强化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还要发挥中国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人民群众、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面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支持和引导舆论监督,使社会各方面在法治的轨道上形成共治合力。

网络餐饮监管:宁紧勿松

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网络的发达让我们只需点几下手机屏幕就可以快速完成外卖下单或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想要的各种美食。然而,网络订餐等新兴食品业态兴起,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第三方网络平台把关不力、无证照商家入网经营、卫生环境难保证、送餐过程随意等监管空白。

2016 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饿了么”订餐平台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甚至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食品行业,2016 7 13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该办法于2016 10 1 日起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副司长陈谞介绍,办法体现了依法监管、分级管辖的特点,并强调落实主体责任,倡导社会共治,为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办法强化了平台和经营者义务,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备案、保障网络食品交易数据和资料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记录保存交易信息等义务。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外卖平台的责任。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食品安全的个别问题、局部问题,往往会通过网络等传播途径,迅速发酵蔓延影响到全局。若处置不当,会影响到民生、产业发展、甚至社会的和谐稳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宁紧勿松”是一个基本准则。网络餐饮要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严格监管为其保驾护航,以充分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以行业自律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