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代表风采

周颖峰:履职像数控一样精益求精

通讯员 孙曦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冯添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2期  浏览字号:
  周颖峰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
  走进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柳工”)的生产车间,摆放整齐的各式机器与清一色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合奏着“繁忙而有序的交响乐”。在热心工友的指引下,记者在一台数控车床前找到了身穿蓝色工装、头戴白色安全帽的周颖峰。
  1988年出生的周颖峰已经是数控车工技能大师、特级技师。2010年,他从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入职广西柳工后,一直扎根工程机械设备核心零部件生产一线。凭借着勤奋和一股子“钻劲”,周颖峰一步步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
  曾经周颖峰的水平也是“班里垫底”,他告诉记者,是一把“撞坏的车刀”改变了他。当时全班35个人,周颖峰是唯一一个把机床撞了的人,发生了撞刀事故。“这把撞坏的车刀,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自此,周颖峰发奋图强,每天在车床上刻苦训练十多个小时,不断打磨细节,精益求精。
周颖峰代表在一线工作。(广西人大供图)
  车削焊疤一直以来都是行业重点难题之一。为尽量控制企业的运行成本,凭借过硬的车削技术积累,周颖峰花费了大量心血琢磨原有摩擦焊接设备的改造,通过自研加装附件和改进数控系统,将摩擦焊工序和车焊疤工序合二为一,并在行业内首次应用伺服电缸代替常规的伺服电机进行车削动作,将G75复合循环程序指令应用于热车焊疤,有效解决断屑问题,成功攻克了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
  “我现在主要负责公司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从前期技术方案的制订,到设备安装,再到运行调试,每一步都要跟进,每一步都要谨慎,不容出错。”周颖峰简短的话语背后,是无数个和工友一起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漫漫长夜。多年来,周颖峰先后主持完成4个自动化生产线项目、33个“四新”技术项目,50余类200余款新产品项目开发,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造经济效益2500万元以上。
  “从基层一线的产业工人到全国人大代表,刚开始这样的身份转变让自己特别激动。”周颖峰说,“但只要一想到身上肩负的‘为产业工人发声、为大国重器建言’的职责使命,我就会提醒自己,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数控事业一样,一丝不苟地对待代表的职责。”
  当选人大代表后,周颖峰更加关注机械制造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动向,更多地利用工余时间走访工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在他看来,相比于本职的数控加工工作,履职更需要精益求精,因为履职超越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范围,要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的全局。通过实际调研,周颖峰发现,新型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仍然突出。
  周颖峰介绍,新型高技能人才是指懂多个专业工种包括自动化操作技能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途径更多是通过企业自主培养,主要是边干边学的培养方式,没有专业师资团队和专业的培训设备条件,培养难度大。
  “只要肯投资,智能化产线2到3年就可以建好,而真正能依托生产线研发出创新成果、助力企业发展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周颖峰建议,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要从学校源头开始。国家职业教育能够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单一专业技能知识培养模式,将多个职业工种以及自动化操作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列入教学内容,培养出复合型的新型技能人才,保证学生能够更快适应高新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广西柳工成立了“周颖峰创新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周颖峰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培养输出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周颖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积累才干、磨砺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