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达州人大:突出“三个聚焦”
助力达州市夺取粮食产量全省“十二连冠”

来源: 四川人大网  浏览字号: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达州作为农业大市,坚决扛牢“国之大者”责任,2024年粮食总产夺得“十二连冠”,以全省8.2%的耕地面积贡献全省9.1%的粮食产量,让达州粮充盈“天府粮仓”。近年来,达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聚焦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精准发力打出监督“组合拳”,为持续擦亮达州农业大市金字招牌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种业“芯片”
  以法治之力护航种子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说,“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种好粮,离不开好种子。对于达州这种耕地八成以上都是坡地,而人均耕地只有1.2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产粮大市,种子显得尤其重要和关键。达州市人大常委会以守护粮食种子安全为切口,主动融入全市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定力,运用“法律巡视”这把监督利剑,着眼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推广、种业执法监管等情况,连续三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执法检查,深入种子销售门店、制种企业、品种筛选示范基地、粮油示范基地等,通过视察调研、座谈交流、明查暗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法规执行落实情况,并就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及时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有针对性地从宣传普及、种质保护、研发创新、品种推广、执法监管等6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意见,持续跟踪问效,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扛牢法律责任,提高依法治种、依法兴种的水平,助推全市建成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1个、国家级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1个、国家级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1个、全国唯一市级国家检测中心——“国家农作物种子检测区域分中心”1个。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8%,以法治之力筑牢全市种子安全屏障。
  聚焦“良田”变“粮仓”
  以法治之力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产能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这些年,达州市人大常委会除盯住种子安全外,还特别关注耕地保护和利用,要求在听取审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打造农产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等专项工作时,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同步报告耕地保护工作相关情况,以此助力筑牢粮食安全“耕”基。同时专题调研耕地撂荒现象及天府粮仓建设情况,及时梳理反馈存在的问题,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流出耕地恢复、撂荒地整治、耕地监测监管等重点工作,推动出台《撂荒地整治八条措施》,构建覆盖撂荒地整治“耕种管收”全周期扶持机制,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好“一方良田”,全市累计整治撂荒耕地39.57万亩。着眼助力耕地质量提升,市人大常委会还以配合省人大完成《四川省高标准农田条例》征求意见工作为契机,专题调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认真落实“田长制”,常态化定期开展巡田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加强耕地执法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治耕地“非粮化”,有力推动了达州在全国、全省率先出台《规划设计导则》《专家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等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1.13万亩,切实以“天府良田”保障好“山地粮仓”建设。
  聚焦“谁来种粮”问题
  以法治之力保护种粮人积极性
  保障粮食安全,亿万农民是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关键要解决好“人”的问题,保护好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为此,达州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乡村振兴工作年度报告,督促市政府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精准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市本级每年兑现粮食有关激励政策高达5700万元,持续稳住农民种粮信心。同时以办理代表《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的议案》,以及督办《关于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谁来种粮”难题的建议》《关于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的建议》等为抓手,积极促进政府部门加大新型农业服务组织培育力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助力达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乡镇社会化服务站(点)+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已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06家,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7个,乡(镇)级社会化服务站186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让种粮不再难、不再烦、不再苦,有效破解“谁来种粮”难题。
  种粮大户在农村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生力军。为助力培育种粮大户,引导更多农民愿种粮、多种粮、种好粮,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共建万达开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工作情况专项报告,充分利用万达开三地人大常委会联动合作机制,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大竹——梁平共建糯稻产业园、开江—梁平共建稻鱼产业园等基地,为达州大竹县、开江县、达川区与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立足粮油、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毗邻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方面牵线搭桥、建言支招,引导培育了大竹东柳醪糟公司、渠县帮豪农业科技公司等“种粮大户”,为筑牢粮食安全群众之基彰显人大之为。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