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邵永海: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血脉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邵永海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主管、制程高级工程师
从一名普通的设备操作工,到参与公司多项专利研发的制程高级工程师,这条路,他走了20年。作为新时代工人队伍中的一员,他不仅懂技术,而且能发明、会创新。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主管、制程高级工程师邵永海。
1999年,15岁的邵永海考入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毕业后,他进入无锡一家公司,成为一名设备操作工。2008年,邵永海前往上海,在一家精密制造公司工作。在无锡和上海工作期间,他深感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创新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在他心里深深种下。
2013年,邵永海进入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工作。他所专注的领域叫做“电子模切”,通俗地说,是要设计制造出科学的模具,对特殊材料进行切割,为手机、电脑、新能源汽车等众多下游产品提供精密电子金属配件的制造方案。
邵永海扎根公司,努力钻研业务,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突破技术难关。十余年间,领胜城公司先后成功申请专利330余件,其中有不少来自邵永海的钻研和创新。2020年,邵永海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邵永海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邵永海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技术领域不断取得创新突破的同时,在管理、营销等方面及时调整、不断适应,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站稳脚跟,抢占先机。
作为一名从车间厂房里走出来的基层代表,邵永海深知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艰辛与不易,也竭尽全力为一线工人鼓与呼。他建议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考核机制,优化职业资格认定流程,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邵永海一直思考着职技院校技能人才的教育问题。他建议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让企业的各类技能大师走进学校与学生交流,或以兼职老师的身份,定期开展实践教学,让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更好衔接。
“培养艰苦奋斗、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的品质,对于技能人才来说至关重要。”他说:“我经常和工友们说一句话,就是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肯定没有回报。我坚信,只要埋头努力,紧跟时代,不断创新,一线工人就能大有作为。”
“希望对技能人才敬业精神、工匠意识的培养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邵永海认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源头培育”,优化厚植工匠精神的育人体系,让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职技院校学生心中。
同时,对于职业人才的关心和培养,邵永海觉得应是全方位的。“职技院校的学生年龄小,进入社会早,第一粒法纪扣子要扣紧。将法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了解到人民法院在职技院校派驻法治副校长,检察机关主动对接职技院校需求、开展法治教育,这些举措都非常好!”
邵永海说,新时代让工人有了更高的政治地位、更好的发展空间,也赋予了工人新的力量。“我将继续扎根一线,发扬‘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奋斗,努力做出更大成绩。”
展望即将召开的2025年全国人代会,邵永海语气坚定,“我将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将一线工人的所思所想所需带到人民大会堂,助力更多年轻人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上,演绎出别样的精彩人生。”

=邵永海代表(左)和工友在生产车间忙碌。(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