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绵阳:市县联动监督“小切口” 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通讯员 绵人宣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舒 颖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9期  浏览字号: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深度融入中心、全方位服务大局”的工作取向,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监督重点,在四川省率先探索市县两级人大全流程上下联动监督方式,与各县(市、区)人大从议题确定到视察调研、会议审议、结果运用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上下联动,开展全覆盖监督,助力绵阳打造“四川领先、国内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联动选题,把准监督方向。每年一季度,绵阳市人大组织9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会商,共同研究拟定《联动监督计划(建议方案)》,分别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后,纳入各自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确保方向一致、目标一致。
  聚焦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中心工作和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话题,在听取同级“一府两院”、各级人大代表等意见的基础上,自2020年起,绵阳市县两级人大已连续五年将联动监督的议题“瞄准”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范围广、难度大,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据绵阳市人大经济委负责同志介绍,今年,市县两级人大进一步聚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及时高效回应企业诉求、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内容开展上下联动监督,更好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
  联动调研,夯实监督基础。在绵阳,每一个联动监督事项都会成立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委室负责人、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五级人大代表、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开展全覆盖调研;9个县(市、区)同步开展延伸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今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绵阳市县两级人大组建7个联合调研组深入法检“两院”、政务服务大厅等15个职能部门,实地走访91家重点民营企业,全面了解《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组织召开9场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各类市场主体及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绵企通”平台在线发放《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1157份,累计收到各类评价和意见建议711条。9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走访民营企业172家,组织280余名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召开座谈会14场次,广泛收集各类意见诉求670条。
  “我们涪城区是中心城区,企业数量比较多、情况也更为复杂。通过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手资料,非常有必要。”涪城区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孝军说,通过市县两级人大全覆盖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当前绵阳营商环境建设基本情况、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下一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监督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动审议,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审议是保证联动监督工作质效的关键环节。6月26日,绵阳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一府两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梳理形成涉及深入推进“一门一窗一次一网”“两集中、一上网”改革、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应享尽享应兑快兑、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等11个方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议意见。
  为了切实提高审议质量,充分吸收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成果,在此之前,9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已先行召开会议,结合调研情况审议同级政府有关工作报告,并将审议意见报送绵阳市人大常委会。6月17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座谈会,通报联动监督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听取各地工作情况汇报,市级部门就各县(市、区)反映的问题现场一一回应。
  联动跟踪,确保监督实效。审议结束,并不意味着联动监督收场。绵阳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在会议结束后,分别第一时间将审议意见印发同级“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研究处理。3个月后,市县两级“一府两院”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送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再对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工作开展满意度测评,有效形成监督闭环。“我们将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努力把人大问题清单转化为部门工作清单。”市政务监督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优良的营商环境犹如阳光和水对生命的价值。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保持定力、一督到底,以上下联动监督的小切口,助推营商环境的大提升。”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付康表示。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